诺基亚“收缩”后,这个芬兰小镇靠5G焕发新生(上)

2019-05-27 11:14:00

虽然诺基亚手机业务的溃败登上全球头条,但或许没有哪个地方比芬兰的奥卢更能感受到这背后的冲击。

作为诺基亚研发和制造的主要大本营,奥卢并不大,很多人要么为诺基亚工作,要么为它的本地供应商工作,或者认识这样的人。在这样一个地方,市场份额或移动技术的巨大变化,不仅仅是关于颠覆的空谈,而是对社区的潜在致命打击。

这使得奥卢目前的状态有些不可思议。奥卢并没有崩溃,而是上演了一场引人注目的重塑。在诺基亚大裁员5年多之后,科技行业的就业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越来越多在这里扎根的初创企业。

诺基亚

这种韧性是地方政府官员、大学和企业家积极响应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其他地区理解的模式,这些地区已经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数字化颠覆传统经济引擎所带来的动荡。在奥卢,这一迅速行动带来的是一种六年前无法想象的传统智慧

“如果没有诺基亚和手机产业,以及它们如何撤离的过去,我们就不会有现在的移动产业,”该市经济发展局局长朱哈阿拉-穆尔苏拉(Juha Ala-Mursula)说。“今天,我们可以说,诺基亚的问题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最好的事情。”

失宠的诺基亚

奥卢是芬兰第五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东岸,拉普兰以南。奥卢拥有20万居民和多所技术大学,在几代无线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诺基亚是芬兰的骄傲,总部在赫尔辛基郊外的埃斯波市(Espoo),而距芬兰北部约8小时车程的奥卢市则成为诺基亚的第二大前哨。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对奥卢来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诺基亚的数字手机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手机,一度占据了全球手机销量的40%左右。

大约15年前,诺基亚在奥卢约有4,800名员工,跟大概2,000家分包商有业务联系。奥卢是诺基亚功能手机软件的主要开发中心之一。一家芬兰经济研究所估计,诺基亚在过去10年对芬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5%。这一蓬勃发展的消费业务,加上向运营商销售网络和电信设备的另一半业务,使该公司成为了芬兰的骄傲。

但是,这一芬兰奇迹在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时遇到了瓶颈。眨眼之间,诺基亚就从手机之王变成了数字领域的失败者。裁员开始了并且越演越烈。2013年,微软同意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消费者业务,这对所有相关人士来说都是一个糟糕的举动。与此同时,诺基亚正忙于整顿其电信设备业务。

摄图网_500890689_wx

从一开始,微软的交易对诺基亚员工来说就是个坏消息。2014年,微软宣布将裁减1.8万名员工,其中包括1.25万名诺基亚前员工。一年后,该公司又裁员7800人,主要集中在手机业务领域。

微软也在向移动领域的转型上笨手笨脚,它希望自己生产的手机能够启动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可惜它没有这样的运气。到了2016年,微软几乎关闭了其收购的诺基亚业务,同时注销了全部收购价格。

而在奥卢,这一系列事件带来的影响似乎从未停止。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来想办法,”诺基亚前员工阿拉-穆尔苏拉(Ala-Mursula)说。“我们想向前走,而不是后退。没有人能救我们。”

芬兰有个词叫“sisu”,指的是这种文化在面对困难时的毅力。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的入侵。但在奥卢面临的情况下,它仍能引起共鸣。随着诺基亚的崩溃,当地的大学、企业和政治领导人开始开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苏计划。

企业数字化转型

调整恢复:数字健康成新动力

在评估其优势时,地区领导人很快发现了两项优势

第一个是无线电信号工程领域人才济济,这是移动技术的基石第二个是该地区正在进行的大型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研究基地。这两点似乎形成了一个理想的基础,鼓励那些需要有医疗经验和网络连接专家的数字健康初创公司。

该市吸引了奥卢大学医院、奥卢大学以及当地多个研究中心和正在实施的项目。他们一起创建了一个名为“奥卢健康”(OuluHealth)的广泛项目

“人们想过更健康的生活,“奥卢健康”网络总监Minna Komu说。“我们有能力在这个城市做到这一点。所以为什么不为他们提供需要的工具呢?”

目标是围绕数字健康塑造和支持一个明确的生态系统。创建的程序包括:Oys Testlab,用于测试在医院环境中使用5G和3D虚拟技术的产品;OAMK Simlab用于测试和获得来自卫生保健提供者的产品反馈;以及奥卢福利实验室,用于在社会和居住环境中演示产品。

这还包括芬兰北部的Borealis生物银行等项目,该银行拥有大量可供研究人员使用的医学样本。奥卢大学医院还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投资5亿欧元,将自己转型为数字化驱动的“未来医院”。

“我们现在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分析大量数据,”Komu说。“这将使大规模的个性化医疗成为可能。”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IDC圈”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IDC圈网站及所属新媒体号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任何方式加以利用。如有转载需求,欢迎与本网联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IDC圈”或相关新媒体号名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