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根据GTM Research2015年的研究分析,到2020年,全世界电力大数据管理系统市场将达到38亿美元的规模(见图1)。从2012年开始,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大数据发展规划。再观国内,2014年3月,大数据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和5月,国家制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方向;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强调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对于公司而言,2015年1月,公司发布《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公司两级统一移动应用支撑平台,为公司各单位信息内外网移动应用提供开发、运行和管理云服务;实现移动互联技术在信息内网移动作业和信息外网移动交互两大领域的全面应用,建成公司级移动应用商店,实现公司各业务领域移动应用统一管理;建成公司统一移动互联建设管理体系,实现移动互联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移动互联网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公司移动互联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2015年12月底,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完成总部、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四川和辽宁10家单位大数据平台试点实施部署和上线试运行。从构想到实践,从论证到试点,公司电力大数据应用发展正处于进行时。
《中国电力大数据发展白皮书》中指出,在电力生产环节,风光储等新能源的大量接入,打破了传统相对静态的电力生产,使得电力生产的计量和管理变得日趋复杂。其次,电能的不可储存性,使得电力工业面临极其复杂的安全形势。在电力经营环节,随着下一代电力系统的逐步演进,高度灵活的数据驱动的电力供应链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电力供应链。
为此,依托2014年研究成果,《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指导意见》明确了大数据应用顶层设计和应用规划,涉及三大领域35项典型应用场景,并正式启动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研发的试点工作。
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积累了体量大、类型多、价值高、速度快等典型大数据特征的运营数据,具备了推广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条件。
经过持续努力,大数据试点平台已经在电网运行、经营管理、优质服务三大业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总部及各家试点省公司都感受到了大数据的威力。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运监中心主任华斌表示,该公司基于大数据平台开展的区域设备故障量预测分析,预测未来一天或者一个月各区域、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故障量精度达到70%以上,有效缩短故障抢修时长,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国网客户服务中心通过构建话务量预测及用户感知度模型,话务量预测准确率由60%提升至90%,话务量预测偏差率为±10%,有效提高了座席排班的科学性和高风险客户的识别能力。
“目前,公司大数据研究和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大数据的研究应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相反,大数据正处于进行时,未来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王继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