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模型的政务智能问数应用

2025-04-09 16:56:16 博般数据

1. 背景

1.1. 政策背景

"数字中国"战略全面实施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务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求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碎片化治理转向系统性重塑。当前全球智慧城市竞争已进入以数据智能为核心的3.0阶段,城市治理能力正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征。

1.2. 工作痛点

在政务数据应用层面,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孤岛”现象依然突出,户籍、网格、公共服务等关键数据因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治理合力。政府部门依赖传统统计手段进行人口分析,对人口流动规律、群体需求分化、资源承载压力等动态变化缺乏实时感知能力,导致民生服务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时空错配,教育医疗资源“结构性短缺”、交通住房“供需温差”等问题持续凸显。尤其在突发事件响应、公共服务优化等场景中,政策制定往往滞后于现实变化3-6个月,基层治理长期面临“被动响应多、主动预防少”的困局。

当前政务治理面临数据要素流通壁垒与技术赋能不足的双重挑战。各部门业务系统沉淀的户籍、网格、物联设备等数据尚未形成治理合力,传统分析手段难以应对城市治理中涌现的实时性、交叉性、复杂性需求。基层治理存在被动响应多、主动预防少的困境,民生服务存在大水漫灌多、精准滴灌少的痛点,城市管理存在经验判断多、数据决策少的短板。

2. 必要性

聚焦城市治理最小单元,三大现实困境亟待突破:

基层治理维度:网格-社区-街道三级管理中,人口动态感知依赖人工摸排,重点群体服务存在24小时响应盲区;

民生服务维度: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布局与人口迁徙轨迹存在3-6个月决策时滞,学区房热”“医院扎堆等现象折射出数据驱动决策机制缺失;

应急管理维度: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极端气候灾害,缺乏基于多维数据融合的脆弱人群精准识别与分级响应体系。

3. 目标

构建人口-资源-政策三位一体的智能分析中枢,实现四个核心能力:

人口特征多维度解构能力:建立涵盖500+特征维度的动态人口画像体系

民生服务供需评估能力:构建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资源需求评估方案

政策仿真推演能力:开发基于群体差异的政策效果模拟沙盘

智能决策生成能力:形成数据驱动的民生改善建议自动生成机制

治理领域

核心需求场景

数据融合维度

人口治理

候鸟人群识别、群租房监测、家族矛盾预警

户籍迁移频率×夜间用电波动×网格巡查记录

民生服务

残障人士路径规划、独居老人风险预警、社区文化需求评估

残疾人证信息×外卖轨迹数据×文体设施使用热力

城市管理

违章建筑识别、新能源车推广决策、商业网点优化

房产分户记录×遥感影像变化×充电桩使用频率

应急响应

脆弱人群疏散模型、方言区应急广播配置、医疗资源挤兑预警

老年人口分布×道路通行能力×慢性病用药记录

业务需求矩阵

4. 核心业务场景

通过整合城市各类政务数据构建多维度知识库,运用大模型技术开展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与评估分析,并结合智能体实现实时监控预警,利用工作流工具实现自动化实施。基于分析成果优化政策与社会资源配置,同时建立持续监控评估机制以保障优化措施的有效性,形成从数据整合到智能分析、再到政策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

基于人口户籍数据和网格数据的深度融合,可进一步拓展以下创新性数据分析应用场景,实现更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

4.1. 社会治理优化类

4.1.1. 流动人口动态治理

数据交叉点:户籍迁移记录 × 网格居住变动 × 水电使用异常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迁移记录、网格居住变动和水电使用异常数据,构建“候鸟人群”识别规则,实现对短期高频迁入迁出人员的分类管理。

实施路径:依托ACTUS构建"人口流动监测智能体",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将户籍迁移记录与网格水电数据建立时空关联规则。大模型负责识别异常模式(如单月水电用量激增300%但户籍未变更),自动生成《候鸟人群分析报告》并推送至网格员终端。智能体工作流实现"数据采集-异常检测-工单派发-处置反馈"闭环,每季度自动更新人口流动热力图谱。

创新点:通过夜间用电模式分析群租屋,结合户籍空挂地址检测违规租赁

4.1.2. 公共安全预警体系

数据交叉点:户籍人员关系网 × 网格警情分布 × 重点人员轨迹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人员关系网、网格警情分布和重点人员轨迹,建立社区矛盾热点评估地图,识别家族聚居区内的重复报警关联。

实施路径:通过ACUTS部署“社区矛盾分析智能体”,利用大模型构建家族关系知识图谱(包含5级亲属关系挖掘)。当检测到同一家族聚居区3日内出现3次以上相似警情时,触发智能体自动生成《家族矛盾风险评估报告》,同步推送调解方案建议库。系统内置处置SOP知识库,指导基层人员按"预警级别-亲属关系度"矩阵采取差异化干预。

创新点:利用亲属关系图谱预判拆迁补偿、遗产继承等易发纠纷群体

4.1.3. 基层治理效能评估

数据交叉点:户籍业务办理时长 × 网格员巡查轨迹 × 群众满意度评价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业务办理时长、网格员巡查轨迹和群众满意度评价,构建“网格治理数字孪生”,量化考核政策宣讲覆盖率和事件处置响应率。

实施路径:"治理效能分析智能体"自动对接省政务服务平台接口,实时获取事项办理时长数据。通过大模型构建"网格员巡查轨迹-事件处置效率"关联分析方法,在数字孪生地图上以红黄绿三色标注治理效能区块。每月生成《网格健康度诊断书》,智能推荐"重点巡查路线优化方案",并将滞后指标自动关联绩效考核系统。

创新点:通过网格员移动轨迹热力图反推社区盲区治理死角

4.2. 民生服务提升类

4.2.1. 社区服务精准触达

数据交叉点:户籍残疾人信息 × 网格无障碍设施分布 × 外卖订单数据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残疾人信息、网格无障碍设施分布和外卖订单数据,为行动不便人群智能推送“15分钟便民服务圈”最优路径。

实施路径:构建无障碍服务智能体,通过知识图谱关联残疾证类型与辅具供应商。当监测到轮椅使用者新迁入时,自动推送包含无障碍影院、康复站点的《便民服务手册》PDF版。

创新点:结合外卖配送数据优化社区助残送餐路线

4.2.2. 特殊群体关怀

数据交叉点:户籍独居老人信息 × 网格智能电表数据 × 医院就诊记录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独居老人信息、网格智能电表数据和医院就诊记录,设计“银发安全守护”分析规则,通过用水用电异常波动预警独居风险。

实施路径:开发"银发守护"智能监测模块:①接入智能电表数据流,建立用水用电基线分析指标②当连续12小时偏离基线值30%时,触发三级预警机制(AI电话询问→物业上门→社区介入)③对接医院HIS系统,对未按时取药的慢病患者自动发送语音提醒。每月生成《独居老人健康风险评估报告》,辅助民政部门精准配置助老资源。

创新点:叠加配药频率分析构建慢性病老人健康画像

4.2.3. 留守儿童教育支持

数据融合:户籍留守儿童信息 × 学校考勤记录 × 社区课后活动参与数据。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留守儿童信息、学校考勤记录和社区课后活动参与数据,通过异常考勤触发家访机制,结合社区活动参与度匹配志愿者结对帮扶。

实施路径:构建部署"助学帮扶智能体",通过OCR识别学校考勤表并关联户籍信息。当检测到留守儿童连续3天缺勤时,自动生成《家访任务单》推送至社区工作者,同步匹配志愿者库中同方言背景的帮扶人员。智能体定期从教育知识库提取适龄学习资源,通过政务微信推送至监护人终端。

4.2.4. 文化服务供需匹配

数据交叉点:户籍人口年龄结构 × 网格文体设施使用记录 × 图书馆借阅数据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人口年龄结构、网格文体设施使用记录和图书馆借阅数据,构建“文化服务指数”,自动生成流动图书馆路线、露天电影放映点位优化方案。

实施路径:运用大模型分析图书馆借阅关键词(如少儿绘本借阅量月增150%),自动生成《社区文化活动建议清单》。系统对接场地预约平台,智能推荐流动图书馆驻点方案,并基于户籍人口年龄结构评估参与人数,实现"需求分析-资源调度-效果评估"的自动化闭环。

创新点:根据少儿户籍数量评估暑期社区托管需求峰值

4.3. 城市管理创新类

4.3.1. 违章建筑智能监测

数据交叉点:户籍人口密度 × 网格房屋面积变更 × 卫星遥感影像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人口密度、网格房屋面积变更和卫星遥感影像,建立“一户多房”异常关系分析规则,自动识别城中村违规加建。

实施路径:构建“违建识别智能体”,利用大模型进行户籍数据交叉验证,并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比对,生成《疑似违建工单》。系统内置处置知识库,自动关联城管执法流程,推送《限期整改通知书》模板,并实时跟踪处置进展。对于高发区域,智能体可输出《违建风险热力图》,辅助规划巡查路线。

创新点:实现“AI识别-自动派单-执法闭环”全流程智能化,减少人工巡查成本结合历史数据评估违建高发区域,提升源头治理能力

4.3.2. 环境治理精准施策

数据交叉点:户籍车辆信息 × 网格空气质量监测 × 充电桩使用数据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车辆信息、网格空气质量监测和充电桩使用数据,定位高燃油车密度污染重点区域。

实施路径:部署“环保政策推演智能体”,融合户籍车辆数据(燃油车年限分布)、网格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充电桩使用记录。大模型构建污染源贡献度指标,识别高排放车辆聚集区(如国三标准车辆占比超30%的区域),并模拟不同政策(如置换补贴、限行)的环境改善效果。智能体自动生成《新能源车推广建议报告》,精准定位政策试点区域,并通过政务APP向目标车主推送补贴申领指南。

创新点:实现“数据诊断-政策模拟-精准触达”的环保治理闭环动态评估政策效果,支持科学决策调整

4.4. 经济发展支撑类

4.4.1. 商业活力诊断系统

数据交叉点:户籍消费人群特征 × 网格商铺空置率 × 夜间灯光指数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消费人群特征、网格商铺空置率和夜间灯光指数,生成社区商业振兴指数,指导便民商店、早餐工程布点。

实施路径:“商业布局优化智能体”通过分析户籍消费数据(如老年人口占比)、网格商铺空置率及夜间灯光指数,构建社区商业活力指数分析报告。智能体自动识别“需求-供给”失衡区域(如老年人口密集但缺乏便民菜店的社区),生成《商业配套优化方案》,推荐适老化便利店、社区食堂等业态的选址建议。同时对接招商系统,智能匹配符合条件的商户,推送定向招商信息。

创新点:提升商业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盲目招商支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科学规划

4.4.2. 就业服务智能推送

数据交叉点:户籍失业登记 × 网格企业用工需求 × 职业技能证书库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失业登记、网格企业用工需求和职业技能证书库,开发“家门口就业”匹配引擎,实现岗位需求500米精准触达。

实施路径:“就业匹配智能体”整合户籍失业登记、企业用工需求及技能培训数据,基于求职者居住地、技能标签及通勤偏好(如拒绝跨区岗位),自动筛选500米范围内匹配岗位,并通过短信、政务微信等多渠道推送。对于技能不符的求职者,智能体关联职业培训课程库,生成《技能提升建议书》,并跟踪培训后就业转化率。

创新点:实现“岗位挖掘-智能匹配-技能升级-就业跟踪”全链条服务提升基层就业服务精准度,减少人工匹配成本

4.5. 应急管理升级类

4.5.1. 灾害响应能力优化

数据交叉点:户籍脆弱人群分布 × 网格避难场所容量 × 道路通行能力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脆弱人群分布、网格避难场所容量和道路通行能力,构建应急疏散动态方案,计算不同灾种下的最优救援路径。

实施路径:“应急指挥智能体”接入气象预警、户籍脆弱人群(如残障人士)分布及避难场所容量数据。当灾害预警触发时,大模型输出最优疏散路径(规避积水路段),并生成《分级救援方案》。

创新点:实现灾害响应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转型提升脆弱群体救助效率,减少次生风险

4.5.2. 疫情防控精细管理

数据交叉点:户籍疫苗接种记录 × 网格人口流动热力 × 药店购药数据

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户籍疫苗接种记录、网格人口流动热力和药店购药数据,建立分级诊疗资源分配方案评估社区医疗挤兑风险。

实施路径:“疫情预警智能体”融合户籍疫苗接种记录、网格人口流动热力及药店购药数据,通过大模型构建传播风险指数。当检测到某社区退烧药销量周环比增长200%时,智能体自动生成《重点区域防控建议》,推荐核酸检测点增设位置。

创新点:实现“早期预警-资源调度-政策评估”的快速响应闭环降低疫情防控对民生服务的影响

5. 解决方案架构

5.1. 建设思路

采用"1+2+3"架构模式:

1个智能体操作系统(ACTUS)作为调度核心,2大基础平台(知识底座+运维监控)提供支撑能力,3层应用体系(政务应用层/决策支持层/资源服务层)实现业务价值。通过服务网格技术实现模块间解耦,采用事件驱动架构应对高并发场景。

5.1.1. 平台组成

智能体操作系统(ACUTS):模型接入网关、服务编排引擎、监控分析中心

知识底座:多源数据采集器、向量化处理流水线、知识溯源机制;

应用矩阵:包含政务问数等核心业务模块

运维体系:立体化监控系统(基础设施层/服务层/业务层)。

5.1.2. 知识底座构建


博般数据

5.1.3. 智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

需支持多模态大模型的统一接入、智能体服务动态编排(基于会议场景的流程组合)、服务发布监控(QoS指标可视化)与效能评估(使用率/响应时延分析)。

5.1.4. 政务工作流

数据感知层:通过政务数据中台获取水电用量、电表数据;

模型计算层:DeepSeek大模型执行跨域特征提取,生成群体聚类画像;

决策生成层:智能体编排引擎自动触发预警工单派发、资源调度指令;

效果评估层:政策模拟沙盘验证处置方案,形成决策优化建议。